综合通讯
师傅引进门,修为看个人
2017.10.19
来源:
作者:
初来太焦九标三工区,隆重的欢迎会上我签署了“传帮带”协议,见到了我这位神秘的师傅。
清晨,鸟鸣清脆。“收拾收拾东西,走了!”一个一米八的大汉打开了我宿舍的门,魁梧的身体让屋子的光线都暗了许多。
“去……去哪啊?”我弱弱地问。
“跟我走就是了。”在施工便道上行驶了许久之后,“中交二公局承建黄麓坡隧道”几个大字映入我眼帘。“虽然你是安质组的,但不深入现场,不了解生产的每一个工序,隧道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你用什么去衡量质量,是吧?最近一段时间,这就是你的家了,我叫王少鹏,不用叫我师傅。”
于是乎,还没搞清楚状况的我,来到了这里,与之前已经来到这里的技术员小李,开始了隧道施工的实践与学习。而刚来的第一课,便是与师傅交流隧道的技术员到底要做哪些工作,“会很辛苦,因为是24小时循环作业,所以你必须时刻操心,慢慢就适应了,可别坚持不住啊!”
相较于之前在大学那种专心听课的学习方式,与师傅的学习可以说是不拘一格。他并不是一个刻板的教条主义者,而是不断与我交流沟通。讲解图纸时,并不是让我一味地看,而是要提出问题,哪怕一个标点符号,只要不理解,就可以大胆地问。他说:“你一定得自己多跑现场多看,我这个人啊,可不会去追着给你一页一页逐字逐句讲这些图纸,这样只会让你的手机电量越来越少,先去趟现场吧。”
交流中,我才知道,他其实也只比我大一岁而已。上个项目,他可谓是接受了千锤百炼,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人,到现在的技术骨干,是他自己拿着图纸在现场一步一步地对照学习,自己摸索,请教他人,换来的不易成长。技术不成熟时,工人都不听他的,甚至嘲笑他,备受屈辱。所以,他也告诫我,技术是你进行一切其他工作的前提,只有技术过硬,工人才会听你的,知道哪里做的不好不的标准,说话才有底气。也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才让他在教我时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除了在技术上,他更是时刻叮嘱我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意外的发生。而在工作态度上,他也有自己的见解:“我们不仅要做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者,更要做一瓶润滑剂,让整个过程和各个部门的配合都顺起来。只要做到了,结果自然就好了。”我想,这也是他分享给我们许多人的心得吧。
与他相处的半个月,收获颇多,感触颇多。我们已经不是学生了,但依旧不能放下学习,而师傅们也不可能手把手带着你一步一个坎儿地走,他们也是工作者,也要创造价值。所以,新同事们,还是那句话,师傅领进门,修为看个人,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