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通讯
向西,再向西——走向英吉沙扶贫的路
2019.09.10
来源:
作者:
向西,再向西。我从来没有想过走向英吉沙的路这么远。
回想起来,第一次背上行囊向西,还是本科刚毕业的2013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到了离家近2000公里的河西走廊,在锁阳古城的余韵里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一年支教岁月。感恩与收获、奉献与付出让我爱上了西北。此后,每年一次的西北之行从未间断过。
2019年3月,公司调整扶贫工作小组成员名单,我位列其中。扶贫,对于这个时代里党员青年最神圣的攻坚任务、最需要担负的责任,很荣幸我能够切身参与其中。当买好从郑州飞往乌鲁木齐机票后,我用百度地图查看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才知道到乌市才仅仅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向西的路,还要再向西。
为了调研方便,我和杨书记一道,驱车从乌鲁木齐出发,用了30个小时在黄沙、荒漠、戈壁中穿越了近2000公里的路程。晚上8点多钟,夕阳映照下的喀什,一片安静祥和,虽然没有内地的车水马龙,但也并没有想象中的破败与混乱。现代化都市中点缀着维吾尔族的文明传承,让我对丝路上这个古老而青春的城市好感倍增。“古老与文明相随,落后与贫穷相伴。生活在喀什地区的人们,世世代代饱受贫穷的磨难。而今,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济特区的成立、扶贫政策的完善等一系列举措,让喀什地区正在焕发青春。”这是我写下来的对喀什的第一印象。
调研中,当第一次走进芒辛镇中心小学的校园,看到那熟悉的面孔、熟悉的眼神时,我仿佛回到了支教的岁月。安静的环境、完备的教学设备、宽敞明亮的教室,然而图书、教师等资源的缺少,拉长了他们渴望成才的路。 “在国旗下成长的他们,笑脸纯真,一双双美丽眼睛中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在最需要汲取知识营养的岁月里,他们期盼着成长,渴望着成才。”当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想到的是支教时宣誓的场景,脑海不期然地浮现出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那一张张写满求知欲的脸庞。
也许,七年的教育经历,才让我更能了解到他们对教育的需求,更能了解他们与内地教育资源的差距。“我们扶贫就是要做对他们最有用的事情。”调研前领导叮嘱的话萦绕在耳边。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讲话精神,更让我们明确了精准扶贫的方向。是的,教育的落后阻断了一代代人了解世界的路,割断了西北地区与现代世界的快速接轨。扶贫教育,才是我们在英吉沙扶贫工作中应该做的事情。
于是,在第一次调研报告中,我写下 “以教育扶贫为主、产业扶贫为辅”的扶贫建议。尤其是公司领导得知芒辛镇中心小学学生缺少图书的需求时,要求公司第一时间组织员工开展捐赠活动。带着对孩子们的期盼,我在倡议书中写道“朋友们,我们肩负着‘固基修道,履方致远’的使命,信奉着‘崇德崇善、向上向学’的价值追求,与亿万平凡的人一样干着不平凡的事业,让亿万人的世界由崎岖变为通途。我们一直用温暖改变这个世界。”短短一天时间里,19个单位的600余人捐书款3万余元。6月12日,捐书仪式后,我和杨书记在“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的歌声中接过学校送的锦旗。那份感动,是我参与扶贫以来的最大收获。
“书本,为孩子们开了一扇窗。我们还要让他们尽快走进这个时代。”信息化教育,是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这个时代的关键。在捐书仪式后,我和杨书记走进了三个乡镇中心小学已筹备许久的电教室,缺桌椅、缺电脑,让电教室不再是电教室。为三个乡镇捐建电教室成为我们扶贫工作小组的教育扶贫的第二步。
“争取让孩子们在新学期用上电教室。”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个多月的申请、沟通、采购、送货,147套电脑于8月中旬成功运抵喀什英吉沙。在芒辛镇邓萍萍书记的帮助下,找电脑桌椅厂家、订购、安装。当8月30日第三次飞抵喀什的时候,三个电教室已全部安装完毕,芒辛镇乡镇中心小学的电教室已能够初步投入使用。
走进新的电教室,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看见孩子们兴奋地在电脑屏幕上打下“我爱你中国”“中国交建叔叔阿姨们好”等字样,我内心充满了喜悦。
“这里大多数孩子家庭都不健全,有的爸爸不在,有的妈妈不在,有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国家的政策很好,他们的吃住用都有保证,但我们最愁的就是他们心灵的健康成长,做心理辅导,让他们懂得感恩,是最大的难题。”龙甫乡中心小学韩书记在我们离开时诉说了自己的担忧。也许,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懂得爱、懂得感恩,才是教育扶贫的真正意义,也是我们下一阶段要走“情感扶贫”的重点工作。
距离英吉沙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还有480余天,物质满足的后续,“情感扶贫”的路还有很长。作为中国交建攻坚扶贫的一员,向西的路是成长的路,是肩负时代使命的路,我骄傲参与其中,并在其中成长。(范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