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通讯
帕米尔高原的筑路排头兵——陈一刀
2011.06.09
来源:
作者:
陈一刀真名陈跃洪,他玩的一刀可不是手术刀,而是平地机的刮刀。他操作的平地机即使在最差的路基上施工,一遍刮过去路基高差一般不超过2公分。在国内他转战数十个工地,身经百战,身怀绝技,多次圆满完成路基施工任务,深得同行的赞誉。他不仅技术超群,而且吃苦耐劳,服从工作安排,是巴基斯坦项目最优秀的机驾人员之一。
2009年,随着项目施工的全面展开,需要部分机械到红其拉甫施工,面对高原反应和缺氧对心、肺、大脑等内脏器官的潜在损伤,陈跃洪及机驾人员虽有所顾虑,但仍响应项目号召,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征程。他们住在距红其拉甫19 公里、海拔4000米、冰雪覆盖的库库赛驻地,白天到红其拉甫施工,傍晚返回库库赛。
红其拉甫地区海拔太高,高原反应剧烈,虽然项目为员工们配备了氧气瓶和治疗高原反应的药品,但大部分人仍难以适应环境,普遍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陈跃洪的反应尤其严重,总是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医务室多次为他输液治疗,并劝他休息,但陈跃洪仍坚持上机。
高原施工最担心的就是感冒,因为寒冷和缺氧,人体抵抗力下降,治疗不及时易诱发肺水肿、脑水肿。陈跃洪感冒后,发烧、咳嗽,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他白天带着感冒药操作平地机,晚上在医务室输液治疗,医务室只好每天为他监测体温、询问病情。
红其拉甫的施工历时四个月,陈跃洪及所有参建员工克服了高寒缺氧及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一直坚持到11月份,在温度已零下20度,无法施工的情况下才撤离库库赛。
经过两年多的施工,所有参建员工经历了不寻常的高原生活及2010年夏季的特大洪水,不但从心理上战胜了对高原的恐惧,更使公路基础施工基本完成,中巴公路雏形已清晰可见。
2011年,项目展开路基基层施工。全长91公里的路段划分为二个工区,不同的领导,相同的争强好胜的性格,虽然两个工区还没有开展劳动竞赛,但大家都在暗中较劲,争取最先完成施工任务。陈跃洪所在的一工区提前展开路基施工。载重车往来穿梭,将沙石料运往施工现场,装载机、平地机轮番上场,将砂石料按标高铺在路面上,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中巴公路属国内三级公路标准,依山而建,弯道多,路面超高,急转弯处路面多有加宽,而且铺路基的土方里石块太多,平地机在不同技术要求的山路上施工,既要将路面铺平还要按标高铺出厚度,使平地机的施工难度成倍增加,其技术要求远远超过了修建高速公路。但陈跃洪驾驶平地机只用一至二遍就能将路基按标高铺出厚度,施工的准确度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中,施工进度又快又好,充分表现了陈跃洪高超的驾驶技术。他的表现深得领导和现场工程师的好评,从此陈一刀的大名叫的更响了。
就在项目施工顺利推进的时候,陈跃洪因劳累过度连续多日出现咽干、口渴、乏力等不适症状,为了不影响施工,陈跃洪坚持上机,项目随队医生下到一工区利用中午吃饭的间隙给他输液治疗,但疗效一直不好,经进一步检查,连续四次测血糖均达到诊断糖尿的标准,结合临床表现,确诊陈跃洪患了糖尿病。
是回国治疗还是留在项目部治疗,是摆在陈跃洪本人和项目之间的一对矛盾。回国治疗,医疗条件和环境条件都比项目好的多,在心理上也有一种踏实的感觉。但是如果回国,只有陈跃洪一名平地机手的一工区,将面临停工的局面,全年的施工计划将被迫打乱。在这个两难的时刻,陈跃洪毅然选择了留在项目边施工边治疗的方案。因为陈跃洪的选择,一工区的路基施工得以继续推进,继续用他的一刀为项目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的施工速度。
同时,项目随队医生经多方考虑,同意陈跃洪留在项目边施工边治疗。糖尿病确诊的当天,项目致电喀什办事处立即购买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确保陈跃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项目医生也定期检测血糖,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以便随时制定新的治疗方案,全方位的保证陈跃洪在巴期间的健康。
我们可敬可爱的陈一刀,目前仍然继续奋战在海拔4000米的巴基斯坦KKH项目路基施工现场,用他的平地机刮刀续写着二公局筑路人在帕米尔高原延续中巴友谊的感人故事。(李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