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通讯
在巴基斯坦行医
2014.05.08
来源:
作者:
2008年随着由中国路桥签约的中巴公路一期改扩建工程开工日期的临近,公司的大批参建员工陆续赶往巴基斯坦,我作为局医院派出的唯一一名随队医生也跟大家一同来到了位于施工路段的底河项目部。
公司施工的标段位处高原,大部分属无人区,施工环境恶劣,我的职责就是为员工们提供医疗保障,指导预防高原疾病和治疗常见病。时间不长工作就步入正轨,就在我忙于应付项目员工的医疗需求时,当地的巴方民众甚至更边远地方的患者陆续来到了医务室求医问药。
当地人结伴来看病
巴基斯坦属于医疗免费的国家,民众看病只须花很少的钱就OK了,但普遍缺医少药,药房空空如也,进了医院经常找不到医生,公费医疗基本流于形式,民众就诊依然困难。此外巴国医院里的许多知名医生都毕业于中国的医科大学,其中来自西安医科大的就不少,因此巴国民众对中国医学推崇备至,听说底河来了中国医生自然就结伴而来了。
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更关系到中巴两国友谊的大局和维系项目同当地政府及民众的良好关系,于是我又多了一项为巴方民众看病的职责。
我们的项目位处无人区远离村镇,村民们都是十几人集中后乘一辆面包车前来就诊,由于语言不通,病情不同,询问检查颇感困难,于是就把翻译找来一一问诊检查,处理一车病人往往要2—3个小时。
给当地人制作“金配方”
当地属于高寒地区,加之村民们常年劳作,患关节炎和气管炎的很多,这类慢性病治疗起来比较棘手,我就近效和远效结合起来用药。治疗关节炎时先用疗效非常好但不持久的封闭法,再给病人带上远效的正红花油每天外用,两者结合治疗效果就出来了,解决了许多患者的病痛,现在正红花油已经成了医务室的金牌药品,当地人经常远道而来为他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买上几瓶带回去。治疗气管炎则用止咳化痰和消炎药配合起来使用,效果也很好,现在这个配方也成了金配方,经常有巴民拿着空药盒点名要此药。
当地人看病有个心理要求,就是用药后要很快见效,否则会认为你水平不高,因此在业务上要过硬外,治疗、用药一定要准确、有效。一名当地人关节损伤后,肿胀疼痛、行走困难,经检查关节腔已积液,行关节腔穿刺术,抽出积液后注入药物,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第二天就活动自如了。当地因为水质的问题,高发尿路结石,发病时疼痛异常,当务之急是止痛,经常要给他们处理类似的病。
紧急时还做小手术
医务室备有手术包,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为巴民做一些小手术,解除他们的病痛。一名妇女头部长了多个囊肿,大如核桃,久治不愈,常年头顶纱巾不予见人,慕名来到医务室要求治疗,经检查后诊断为良性囊肿,于是分多次做了手术,切除了囊肿,治愈了多年的顽疾。
医务室还处理过多例严重高原反应病例,一名巴工在施工中突然出现急性危重型高原反应,在项目员工打来的求救电话中说患者可能已经死亡等情况时,我仍旧做好了抢救准备,患者送到后在无意识、无血压、心音听不到、症状和诊断不相符的情况下,依然冒着很大的风险全力抢救,终于挽回了这名巴工的生命。
当地海关、政府和军方官员也来求医
当地海关、政府和军方官员在朋友的引荐下也频频来到医务室求医,除过看病外他们也希望能多要一点药品,在他们看来中国药品比巴基斯坦药品疗效好,送给亲朋好友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他们总是说:“中国Medicine好好的。”其实巴基斯坦的Medicine一样好好的,只是他们不知道巴基斯坦的药品经常用,产生耐药性后疗效就不如以前了。
在底河驻有森林警察和边防警察,他们经常到医务室看病,但最使他们感受中国医术高超的事情是抢救一名危重病人。一天半夜项目部的大院里传来了汽车的声响,这个时候来车一般没有好事情,果不其然,只见手电光晃动,急促的脚步声传来,“Doctor, Doctor。”我急忙打开门,几名警察比比画画,原来检查站里有一名警察病情危重,请求救治。我带上急救箱立即赶了过去,这时病人已经意识不清,表情痛苦,两只手紧紧抓着左胸前的衣服,稍有常识的人都会考虑到这是心绞痛发作,但患者只有23岁,除心率稍快外无其它阳性体征,心绞痛怎么可能?我边治疗边观察,出现异常随时处理,做好应急准备后,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静脉点滴丹参针,20分钟后病人的情况开始好转,心前区绞痛缓解,表情放松沉沉睡去,抢救获得了成功。
自此以后医务室在警察的眼里已是举重若轻了,他们会带更多的亲朋好友来医务室就诊,见了我也更加热情了,每当吃饭时间我经过检查站,警察都会喊:“Hello doctor,甲帕替。”(医生,吃饭),以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我的敬意。
只是象征性收费
对于来就诊的病人医务室一般都收费,但收的不多,基本是象征性的,如果不收费则存在乱要药的情况,医务室的药品储备将入不敷出,而对于没钱和急诊的病人也就免费了。今年6月一名牧羊人在放牧时手部严重摔伤,需要清创缝合,我不但处理了伤口还给他拿了1盒消炎药,这位牧羊人很感动,主动要求付治疗费,但我出于人道精神还是谢绝了。
当地人很穷,因此在进药时要将药品分成两类,一类为是为员工准备的,一类是为当地人准备的,既实惠疗效又好,收费不多效果不错,很适合他们使用。此外他们习惯于公费医疗,因此开药时要先收费再给药,否则他们多半会拿了药不给钱,医务工作有其公益性质,把药再从病人手里要回来就不合适了。
“Doctor”成了通行证
几年来医务室接诊了大量的巴国民众,治好了许多人的疾病,抢救了多名危重病人,没有出现一例医疗意外。医务室的工作赢得了巴民的广泛赞誉,也给我带来了很高的声望,在苏斯特地区,走在街道和乡村都能听到“Hello doctor 你的好好的。”的问候声。一次,因为一件事情我方人员和巴方人员产生分歧,双方争执不下,检查人员叫来了关长,当关长怒气冲冲赶来发作时,看到坐在车里的“Doctor”,立即偃旗息鼓,抬起栏杆手一挥“Go”。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有幸来到了巴基斯坦,体会到了医生无国界的真正含义,对跨国界行医,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拯救患者于痛苦之中,深感自豪和光荣,对一个人的医学生涯更是意义非凡。医务室的工作不但为项目赢得了良好声誉,同时也密切了项目同当地政府和当地人的关系,加深了中巴两国间的友谊,取得了施工和社会的双重效益。(彭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