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吃饺子
2016.01.12
来源:
作者:
喜欢吃饺子,应该从我刚开始记事儿算起,那时候,家里吃个饺子都要等到类似过年这样的节日才行。小时候是老妈的跟屁虫,一大早跟着老妈到菜市场买肉、芹菜、大葱……回到家,眼巴巴地看着老妈和老爸分工合作,老爸调馅,老妈和面,老爸擀皮,老妈包饺子,最后把承载着全家温暖祝福和快乐的饺子丢到锅里,看它们上下浮动,一颗颗饱满丰盈的饺子漂起来。捞到碗里,蘸点蒜汁,美味极了,胃里和心里满足而舒服。 后来了解到,我们老百姓餐桌上的这道美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名字几经变化,古时有称“牢丸”、“扁食”、“饺耳”和“粉角”等,三国曰“月牙馄饨”,唐朝言“偃月形馄饨”,宋代 “角子”,元代“扁食”,清朝定“饺子”。但“娇耳”是我最喜欢的称呼,神医张仲景做“祛寒娇耳汤”给百姓御寒、治冻耳的故事总让我为人心的善良和温暖而感动。 来到怀邵衡铁路项目已经半年了,让我最感动事情之一就是元旦包饺子。一大早,刚到办公室,我就听说主任已经在食堂帮忙剁肉、调馅了。于是乎,我赶紧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完,便迫不及待地喊上了7、8个女同事和家属,驾驶员孙师傅、段师傅也自愿来帮忙,一行人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包饺子之旅。厨房的空间不够几个人施展,我们就转移阵地到大堂,分为两桌,一边包大葱肉的,一边包芹菜肉和韭菜鸡蛋的。大家分工协作,会包的包饺子,不会包的揉面、擀皮,大家的话题从怎么包饺子、馅的花样和皮的形状,聊到小时候包饺子、吃饺子的幸福往事,以及同事们在之前项目上的趣事,家长里短,大事小情,说说笑笑,热热闹闹……“这个时候,我尤其觉得我们像一个真正的大家庭,特别幸福。”孙师傅有些感慨地说。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几个圆满完成任务:赶在12点前包完了30多个人吃的几百个饺子。看着这一盘盘的饺子,突然发现,可能因为我们几个人来自祖国的山南海北,也可能因为男女老少齐下手,饺子的形状也是各不相同:有的饺子是元宝形的,显得幸福而饱满,好像孩子在咧开口笑;有的饺子是月牙形的,秀气而迷人,好像正值豆蔻的小姑娘娇羞的笑容;有的饺子皮大馅多,一看就知道是大男人包的,也有的饺子小巧可爱,可以猜想是女孩子包的;有的饺子皮薄而均匀,这是温柔贤惠的姐姐擀出来的;有的饺子皮薄厚不一、大小不同,这是没什么经验的姑娘擀的。包出来的饺子长得都不一样,就像我们这群来自河南、陕西、内蒙、四川等祖国各地的人一样,各有各的形状,各有各的风采,但就像其中包裹的馅是一样的,我们这些人聚到了项目上,一起工作和生活,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奉献青春、挥洒血汗。 12点一到,早就知道食堂今天吃饺子的同事们就忍不住了,一个个跑到食堂,拿起碗筷,等饺子一煮熟就赶快给自己盛一碗。扭头一看,有两张吃饭的桌子还在收拾案板、擀面杖,所以,有的人就在别的桌子凑一下,有的人直接就站着吃。饺子一锅锅地煮,大家一碗碗地捞,饭量都因为这简单的饺子增加了,大家吃着、说着、笑着……食堂里因为煮饺子冒起了一层浓浓的蒸汽,温暖了我们,也让大家的心靠的更近了。原汤化原食,吃完了饺子,大家意犹未尽地喝了饺子汤,心满意足地回去休息了。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换来大家开心的笑脸,包饺子的我们也更有“获得感”了。 一天活动结束的时候,我给老爸打了个电话:“老爸,新年快乐!项目上今天包饺子,大家都吃的特别开心……我挺好的,等回家了,我包饺子给您吃。”(胡丹丹)

微信

中交二公局四公司

打开微信扫一扫,时刻关注中交二公局四公司最新动态!

移动

中交二公局四公司移动版

打开微信扫一扫,访问中交二公局四公司移动版!

留言
信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