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嘎拉隧道进口海拔4248米,出口海拔4117米;隧道左洞长12.79公里,右洞长12.78公里,是西藏S5线(拉萨至山南快速通道)的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超高海拔公路隧道,创造了西藏公路建设的里程碑。
项目位于西藏高海拔地区,工程建设的头号“敌人”就是高海拔带来的高寒缺氧。有关研究表明,达到海拔4000米以上,超过60%的人就会发生头痛、头晕、心慌、气短等高原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肺气肿、脑水肿等而危及生命。二公局建设者们发扬“两路”精神,历时七年,2000多个难熬的高原不眠夜,在平均海拔4300米的雪域高原上,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节点。
项目团队高度重视“缺氧”难题,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定期组织员工体检,配备医疗室、高原移动氧舱,为职工搭建强力“氧气保护罩”,确保职工人身安全。面对洞内更严重“缺氧”问题,项目团队多次研究探索,最终采用巷道式通风方案,引进通风除尘台车,过滤粉尘,改善洞内环境空气;采用电动装载机和电动挖掘机,减少尾气排放,双管齐下,解决洞内通风排风问题,实现低碳环保。
圭嘎拉隧道地质情况极为复杂,施工中面临着隧道掘进和通风距离长、斜井坡度大、高寒低温等难题。针对施工难题,项目全面开展技术创新,引进三臂凿岩台车、湿喷机械手、锚杆台车、铣挖机、电动装载机、电动挖掘机等先进设备和BIM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大幅减少了作业人员数量和劳动强度,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质量水平。通过“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的创新实践,推动隧道施工从“人海战术”转变为“智能建造”模式,为超长、超高海拔隧道建设提供了新模式。
在施工工艺与材料方面,项目研发编写的《IV级围岩公路双车道隧道全断面施工工法》荣获河南省工程建设省级工法。项目还掌握了高性能湿喷喷射混凝土以及防冻抗渗耐腐蚀二衬混凝土的材料设计与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防冻抗渗复合泵送剂”,攻克了大断面隧道结构中,混凝土在严酷工作环境下耐久性的关键技术,设计研发的《高寒高海拔环境下大断面隧道衬砌结构优化与材料耐久性提升关键技术》荣获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一等成果。
在隧道建设的七年里,项目始终心系当地,主动承担央企社会责任,大力支持地方建设和扶贫事业。隧道附近山坳处村民由于交通出行不便,历来都是“看病难”。项目建设的驻地医院向当地村民开放,为就医不便的村民开展医疗帮助。项目还为村民修建便道便桥,方便出行。每逢藏族重要的节日,项目都会组织慰问困难村民,与当地村民建立了良好的往来关系,赢得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西藏S5线(拉萨至泽当快速通道)是推进拉萨山南一体化,打造西藏经济核心区的重要举措,也是西藏建设1小时经济区、全区3小时经济圈和3小时综合交通圈的重要环节。圭嘎拉隧道贯通为S5线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届时,拉萨至山南的车程将缩短至1小时,将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交通格局,不仅极大便利当地群众出行,还将带动沿线旅游和农牧产业发展,形成一条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民生路、致富路、连心路。
环球网对隧道贯通进行了全球直播,相关话题“云围观西藏超级隧道炸通瞬间”冲上抖音、快手热榜,各直播平台观看人数超1500万,中新社西藏分社、西藏日报社、西藏广播电视台、拉萨广播电视台、西藏商报社等多家媒体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