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多地受灾,公司乔水项目积极组织救援抢险,打通了环翠峪景区的生命通道,保证救援物资送达灾区人民手中,《郑州晚报》对公司抢险救灾给予了关注报道。今天,我们再次回顾乔水项目抢险救灾的艰辛历程。
“人体桩基”抢断桥,打通生命通道
“通往庙子乡环翠峪村庄的唯一的交通要道被洪水冲毁,村民被困,多处房屋坍塌,急需支援。”7月20日,郑州市省道315与省道238乔楼至汜水段新建工程项目经理王成业,接到荥阳市交通运输局紧急支援电话,荥阳市多个乡镇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庙子乡受灾最为严重,急需支援。
7月19日开始,河南省遭遇持续强降雨,位于郑州荥阳市的乔水项目也受暴雨影响停电断网,试验室彩钢房基础出现塌陷,部分试验仪器设备受损,项目迅速将试验仪器设备转移至安全位置。但眼看着大雨越下越大,王成业更加担心项目周边偏远地区村镇的留守老人和孩童。
灾情就是“动员令”,险情就是“冲锋号”。县道040是通往庙子乡的唯一道路,受洪水冲击,多处塌方,导致该地区108个自然村5500多名群众被困,整个地区断水断电、断气断网已超过二十小时。荥阳市救援人员携带救援物资已陆续赶往庙子乡,但却被一座二十米的涵桥阻挡去路。
“这个任务交给我吧,筑路修桥是我们中交人最擅长的事,我马上组织人员抢通断路。” 王成业主动请缨,带领由30名党员、团员组成的抗洪抢险救灾突击队,第一时间调配3台挖掘机、1台装载机、30节涵管和5000个沙袋赶往现场救援。因持续强降雨,河水暴涨,这条平时流水不过脚背的河道,水位陡然上升了四五米,洪水漫过桥涵路面约1米,不远处一辆汽车残骸被冲了下来。如此大的洪流,救援人员和机械随时都有被冲走的危险。浑浊的洪水让人一时难以分辨哪里是桥面,路况不清也让前来救援的车辆和人员不敢前进。隔着雨帘看到对面老乡们渴望的眼神,突击队员们更加坚定了抢修道路的决心。
“请乡亲们放心,修路架桥我们是专业的,很快就能处理好!”王成业一边安抚对面焦急等待的老乡,一边冒着大雨带领项目4名党员手拉手蹚着水冲锋探路。“断桥位置作业面狭小,且水流湍急,下放涵管困难重重。”打头阵的王成业到达断桥处发现受山上滚落的泥石影响,洪水在断口处形成小狭口流速异常快。他当机立断安排一台挖掘机逆流而上去截流分散洪水,减小冲击力。暴雨击打着每位逆行者,雨中涵管吊装特别艰难,平时颇有经验的吊车司机花了半个小时才把第一节涵管顺利放置预定位置,但是洪水冲击力量过大,涵管在洪水中根本不受控制,无法固定。关键时刻,在旁边修筑水中作业平台的挖掘机立刻伸出大臂按住水中涵管。就这样三台机械在水中密切配合,将30节涵管稳固安放在缺口处。下放涵管虽然补住了最大的缺口,但因受力面承受不了大型机械的重量,无法继续开展机械作业。
为尽快抢通生命线,突击队员们徒手搬运沙袋,脚下和着泥泞搬运起来费时费力,将近40米的路程30名突击队员每间隔半米站一人,像30根人体桩基插进河床,接力传送沙袋,逐一堵住涵管间缝隙位置。雨水和汗水早已交织在一起,突击队员身上被划破了口子、裤子被挂坏了也没有察觉。经过13个小时的持续奋战,5000个沙袋配合涵管筑就的生命通道终于打通,抢救车辆及人员得以迅速通过。
被解救的村民紧紧握住突击队员沾满泥巴的手,争相握手表示感谢,许多老年人用双手递上自家逃生准备的矿泉水和食物,激动地说:“感谢你们帮俺们修路,你们真中!”
十多天来,在豫的沿太行焦济项目、沿太行安阳项目、上罗项目、鹤辉项目等多个项目的员工,纷纷向当地政府请战,投入到抗洪抢险的一线,成功打通河南S227省道五龙至卫辉市段等数条抢险保通道路,救灾物资得以源源不断运往灾区。随着抗灾抢险工作的圆满完成,中交建设者们再一次投身到河南灾后重建的主战场。(王理政、杨敏)